时间: 2025-04-30 15:3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24
词汇“暴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暴”通常指暴力、猛烈或突然的意思,而“斧”是一种古代的砍伐工具,常用于砍树或作为武器。因此,“暴斧”可以理解为一种猛烈或暴力的斧头使用行为。
由于“暴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古代战争中的激烈战斗场景,或者象征性地表示某种破坏性的力量。
“暴斧”这个词组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出现,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
在古代社会,斧头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武器,因此“暴斧”可能与古代战争、暴力和破坏行为有关。
“暴斧”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暴力和破坏的负面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冲突和破坏性的行为。
由于“暴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暴斧”用于描述一个古代战士的英勇行为,或者象征性地表示某种强大的破坏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斧头作为工具和武器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暴斧”这个词组在其他语言中并不常见。
“暴斧”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可能与古代战争、暴力和破坏行为有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它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非常有限。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