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1:02
暴政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极端的、不公正的统治方式,通常由一个**者或一小群人实施,他们通过暴力、压迫和非法手段来维持权力,忽视或侵犯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在文学中,“暴政”常被用来描绘黑暗、压迫的社会环境,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描述的极权主义社会。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批评任何不公正或压迫性的政府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暴政是研究**统治和其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专制、压迫、暴虐 反义词**:民主、自由、法治、公正
同义词中,“**”和“专制”更侧重于统治形式,而“压迫”和“暴虐”则强调了行为和效果。反义词则代表了暴政的对立面,即公正和自由的治理。
“暴政”一词源于拉丁语“tyrannia”,意为“暴君的统治”。在历史上,这个词随着对不同形式的**统治的认识而演变,逐渐涵盖了所有形式的非民主、压迫性的政府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暴政是文学和艺术中常见的主题,用以批判和反思现实中的不公正和压迫。在社会**中,这个词常被用来激发公众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提到“暴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恐惧、压迫和无助。这个词激发的是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以及对不公正统治的强烈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暴政”这个词,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正时要有勇气发声和行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暴政的阴影下,心灵如困兽般挣扎,渴望一缕自由的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高墙之下,墙上是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这画面让人联想到暴政的压迫和限制。
在不同语言中,如德语的“Tyrannei”或法语的“tyrannie”,都与“暴政”有着相似的含义和用法,反映了人类对不公正统治的共同认知。
“暴政”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统治形式,更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批判现实中的不公正。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