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3:26
方正不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行为举止正直严谨,不随便、不马虎。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方正不苟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描述一个官员的廉洁自律,或一个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认真负责,或者批评某人的过于拘谨。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等,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专业人士应有的严谨和精确。
同义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严于律己。 反义词:马虎、随便、敷衍、草率。
方正不苟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方正”和“不苟”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方正”原指形状正直,后引申为人的行为正直;“不苟”则指不随便,不马虎。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方正不苟** 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官场和学术界,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被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也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业性和责任感的行业。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认真负责、值得信赖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语句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位方正不苟的同事,他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我在工作中更加严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笔下,字字方正不苟, 如山间清泉,流淌着真理的光芒。”
视觉上,方正不苟 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划一的文件、严谨的学术论文;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严肃的会议讨论、清晰的法律陈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eticulous" 或 "precise",虽然这些词汇在细微差别上与 方正不苟 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严谨和精确。
方正不苟 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严谨认真的态度时有了更准确的词汇选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苟】
(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苟,苟草也。 、 《急就篇》。注“苟,草名也。”-苟贞夫。
随便,轻率。
【引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组词】
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