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2:17
方桌:字面意思是指形状为方形的桌子。它是一种常见的家具,通常用于用餐、工作或会议等场合。
方桌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方”和“桌”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桌子通常是木制的,方桌的设计简单实用,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在某些文化中,方桌可能与家庭聚餐或传统*俗有关。例如,在**,春节期间家人围坐在方桌旁共进晚餐是一种传统。
方桌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温馨和秩序。它也可能与正式的场合或严肃的讨论相关联。
在我的生活中,方桌是家庭聚餐的中心,也是我完成作业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它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日常的琐事。
诗歌: 在方桌上,笔尖轻舞, 字迹如流,思绪飞扬。 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方桌见证,我的成长。
方桌可能让人联想到木质的纹理、桌布的质感,以及餐具碰撞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方桌的日常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方桌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方桌可能更多用于正式的晚宴或会议,而在东方文化中,方桌可能更多用于家庭聚餐。
方桌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具,其基本含义和使用场景相对固定。然而,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方桌可能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了解和掌握这些细微差别,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该词汇,并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桌】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一桌,一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