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0:46
火船 的字面意思是指装载有易燃物质,用于攻击敌方船只或设施的船只。在古代战争中,火船常被用作一种战术工具,通过点燃船上的易燃物,使其冲向敌船,造成破坏。
火船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直接反映了其功能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火船作为一种战术工具已不再常见,但其名称和概念在军事历史和文化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在古代,火船是水战中的一种常见战术,尤其在对抗外敌时。这种战术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文化。
火船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不仅代表了战争的残酷,也象征着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火船主要出现在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每次看到火船的描绘,我都会被那种无畏的精神所打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火船:
火船划破夜的寂静, 燃烧的勇气,照亮了黑暗。 英魂不灭,永存于波涛之间。
火船的视觉联想是燃烧的船只,冲向敌阵的壮观场面。听觉联想则是火焰的噼啪声和船只破浪的声音。
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战术工具被称为“fire ship”,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战术和历史背景。
火船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战争的历史,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船】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船,舟也。 、 《说文义证》-小曰舟,大曰船。 、 《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 、 陶潜《桃花源记》-便舍船,从口入。 、 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组词】
船坞、 船把板、 船不漏针、 船多不碍路、 船横芦篚嚣、 船人、 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