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6:05
救偏补弊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纠正偏差,弥补缺陷。这个成语强调在发现问题或错误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状态或效果。
救偏补弊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道德观念,强调在社会和个人行为中不断自我完善和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救偏补弊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和社会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断努力、自我提升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需要救偏补弊的情况。例如,当发现团队协作存在问题时,我主动提出改进方案,帮助团队更好地合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救偏补弊”融入到表达自我提升和改进的意境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
我们不断救偏补弊,
如同磨砺的剑,
终将闪耀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的不足,然后拿起工具开始改进。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积极向上的音乐,如励志电影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rrecting mistakes”或“improving flaw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改进和完善。
救偏补弊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理念,也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我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其高谈性命,而无益于用,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仆;向前倒下。 同: 毙
【引证】
《说文》-獘,?顿仆也。 、 《礼记·檀弓》-射之獘一人。 、 《周礼·大司马》-质明,弊旗,诛后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