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1:31
救助:指在他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提供帮助以使其脱离困境或危险状态。这个词汇通常涉及物质援助、医疗帮助、法律支持或情感慰藉等方面。
救助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救”和“助”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救助多指在战争或自然灾害中提供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救助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许多文化中,救助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互助精神。在社会危机或灾难发生时,救助行为往往能够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团结。
救助这个词通常带给人积极、温暖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善良和无私,激发人们对帮助他人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救助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助的重要性。例如,有一次我在旅行中遇到一位迷路的老人,我帮助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
诗歌: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伸出双手, 救助那迷失的灵魂, 让希望重新点燃。
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一位年轻的医生每天都在救助那些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村民,他的善举感动了整个社区。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救助受伤的儿童,阳光透过云层照在他们身上,给人一种希望和温暖的感觉。
听觉: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让人联想到紧急救助的场景,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救援的紧迫性。
在不同语言中,救助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rescue”和法语中的“sauver”都表达了帮助他人脱离困境的含义。
救助这个词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人类互助的精神,也激励我在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对救助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珍视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行为。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