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9: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9:04:09
“渲染烘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动词“渲染”和“烘托”组成。在字面意思上,“渲染”指的是用色彩、光影等手段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烘托”则是指通过衬托、加强等手法使主体更加突出。结合起来,“渲染烘托”通常用于描述通过艺术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渲染”一词源自古代绘画技术,而“烘托”则源自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逐渐合并,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渲染烘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渲染烘托”常用于诗词、绘画和戏剧等艺术形式,强调通过艺术手法传达情感和意境。
这个词组给人以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联想,让人想到精心设计的画面和深情的文字。它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渲染烘托”来描述一位朋友如何通过言辞和表情增强他的演讲效果,使听众更加投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渲染烘托着夜的静谧,星辰点缀着梦的边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油画中通过色彩和光影的渲染烘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交响乐中通过乐器和旋律的烘托,增强了音乐的情感冲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hance and highlight”,但“渲染烘托”更强调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细腻性。
“渲染烘托”是一个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广泛应用,也能在日常表达中增添色彩。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他喜欢运用~的手法作画。
1.
【渲】
(形声。从水,宣声。本义:一种绘画方法,先把颜料涂在纸上,再用笔蘸水涂抹使色彩浓淡适宜) 同本义。
【引证】
宋·郭熙《林泉高致·画诀》-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
【组词】
渲染
2.
【染】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染,以缯为色也。 、 《周礼·序官》。注:“兰ň象斗之属,掌染草,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掌染草。
【组词】
染博士、 染服、 染户、 染茜、 染采、 染事、 染网、 一股暖流染红了她的两颊;染指甲;染头发
3.
【烘】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言》-烘,燎也。 、 《诗·小雅·白华》-卬烘于歁。
【组词】
烘眼、 烘焰、 烘腾腾
4.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