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9:52
“灵动”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具有活力、敏捷、灵活或富有生气的特质。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灵魂的动态”或“精神的活动”,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和外在的动态美。
“灵动”一词源于汉语,由“灵”和“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灵”常指灵魂或精神,“动”则指动作或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灵动”逐渐被用来形容具有活力和动态美的事物。
在文化中,“灵动”常与自然美、生命力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人对和谐、动态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内在精神和外在形态的统一认识。
“灵动”一词给人以积极、活泼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活泼可爱的动物或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创造力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将“灵动”用于形容那些充满活力和创意的人或事物。例如,我会说某个朋友的想法很灵动,总能提出新颖的见解。
诗歌: 灵动的风,轻拂过山岗, 带走了岁月的尘埃, 留下了清新的花香。
故事: 在那个灵动的小镇上,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孩子们的笑声如同灵动的音符,跳跃在每一条街道上。
在英语中,“灵动”可以对应为“vivid”或“lively”,虽然这些词汇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但“灵动”更强调内在的活力和动态美,而“vivid”和“lively”则更多指外在的生动和活泼。
“灵动”一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活力和动态美的感受。通过深入学和分析,“灵动”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也激发了我对创造性表达的兴趣。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