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3:08
词汇“养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地方性的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种植和培育庄稼,特别是指水稻的种植。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农业社会,与农耕文化和传统农业实践紧密相关。
“养禾”字面意思是指对庄稼进行养护,确保其健康成长,最终获得丰收。在农业生产中,这包括播种、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养禾”可能被用来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勤劳,或者表达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农村地区或特定社群中可能仍然保留着这种说法。在专业农业领域,可能会有更具体的术语来描述这些活动。
同义词:耕作、种植、培育 反义词:荒废、疏于管理
“养禾”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中可能更多使用“种植”、“耕作”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农业活动。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立国之本,因此与农业相关的词汇往往带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养禾”可能与勤劳、节俭、顺应自然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提到“养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风光、勤劳的农民形象,以及对自然和土地的敬畏。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养禾”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农业体验活动或了解农业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概念和实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田野,养禾人忙碌的身影,绘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想象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伴随着鸟鸣和风声,这些都是“养禾”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农业活动,但其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会有所不同。
“养禾”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禾】
(象形。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汉字部首之一。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本义:谷类作物的总称)。
古代指粟,即今之小米。
【引证】
《说文》-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 、 《广雅·释草》-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曰苗,已秀曰禾。
【组词】
禾粟、 禾畴、 禾颖、 禾绢、 禾线、 禾稿、 禾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