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36:52
“养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有意或无意地培养或助长祸害。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某种行为或决策,导致问题或灾难的加剧或持续存在。
在文学作品中,“养祸”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故犯、助纣为虐的行为,如《红楼梦》中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被认为是养祸之举。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明知不对却还继续做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以用来分析政策或行为如何助长社会问题。
同义词中,“助纣为虐”强调帮助恶人做坏事,而“养祸”更侧重于培养或助长祸害。反义词则强调预防和根除问题。
“养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养祸”常常与“积德”相对,强调行为的后果。在现代社会,这个词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或短视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政策和家庭教育中。
“养祸”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短视和自我毁灭的行为。它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短视或无知而养祸,比如过度消费导致财务危机,或是不良*惯导致健康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不度玉门关,养祸自成千古恨。”这里通过“养祸”表达了因短视行为而导致的长期遗憾。
视觉上,“养祸”可能让人联想到枯萎的植物或破败的景象,象征着因错误行为导致的衰败。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警钟或哀叹的声音,提醒人们警惕。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owing the seeds of one's own destruc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因自身行为导致的不利后果。
“养祸”这个词提醒我们在行为和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后果,避免因短视或无知而助长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