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47
烧卖(Shāo mài)是一种起源于*广东地区的传统点心,通常由面皮包裹肉馅和蔬菜,然后蒸熟食用。烧卖的字面意思是“烧制的卖品”,反映了其制作和销售的方式。
烧卖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烧卖起源于广东地区,其名称可能源自粤语“烧麦”,意为“烧制的麦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烧卖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甚至海外,成为国际知名的美食之一。
烧卖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广东和香港地区。它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也是节日和庆典中的常见食品。烧卖的制作和品尝体现了的饮食文化和社交*惯。
烧卖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与温馨的家庭聚餐和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它也常常让人联想到热闹的茶楼和忙碌的早晨。
在我的生活中,烧卖是周末家庭聚餐时常点的点心之一。每次品尝烧卖,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传统的味道。
诗歌: 烧卖香飘四溢, 皮*如纸,馅心鲜。 晨光中,一笼热气腾腾, 家的味道,永远不变。
烧卖的形象通常是圆润饱满,色泽金黄。在听觉上,提到烧卖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蒸笼打开时的蒸汽声和人们的谈笑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烧卖有不同的称呼和变体。例如,在日本被称为“焼売”(シュウマイ),在英语中通常被称为“Shumai”。
烧卖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和分析烧卖,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烧卖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联想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体验和表达方式。
1.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