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8:50
词汇“爨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爨妇”字面意思是指负责烹饪的妇女。其中,“爨”是指烹饪或灶台,“妇”则是指妇女。因此,“爨妇”可以理解为在厨房中负责烹饪工作的妇女。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爨妇”可能出现在描述家庭生活或农村生活的场景中,特别是在那些描绘传统家庭分工的作品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古雅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爨”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烹饪、灶台等,而“妇”则是指妇女。这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从日常用语中淡出,现在更多出现在古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分工明确,妇女往往负责家务,尤其是烹饪。因此,“爨妇”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角色和职责。
对于现代人来说,“爨妇”可能带有一种怀旧或古雅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家庭生活的场景,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辛勤劳动。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如果在一个复古主题的聚会上,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负责烹饪的女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爨妇”这个词,如:“古村晨曦,爨妇炊烟,岁月静好,时光悠长。”
想象一个古代村庄的早晨,炊烟袅袅升起,妇女在灶台前忙碌,这样的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温馨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爨妇”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厨师”、“厨娘”等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爨妇”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角色和家庭分工,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