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6:47
市吏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城市中的官员或管理者。在古代**,市吏通常负责管理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征收税赋,以及处理与市场相关的法律事务。
在文学作品中,市吏可能被描绘为贪婪、腐败的形象,也可能被描述为公正、勤勉的官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法律相关的专业领域,市吏的概念仍然有一定的提及。
市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和形象在文学和历史记录中有所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古代城市管理和法律制度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市吏的角色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市吏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
市吏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城市的繁忙景象,以及那些在市场中忙碌的官员。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法律和秩序的思考,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工作的官员的尊重。
(这部分内容需要个人经历来填充)
在诗歌中,市吏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秩序与混乱的斗争,或是权力与腐败的对比。
市吏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市场的喧嚣声,或是官员巡视市场的场景。视觉上,可以想象市吏穿着古代官服,手持文书,在市场中巡视。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职责,例如罗马的“aedile”负责管理市场和公共建筑。
市吏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日常交流,但它在理解古代城市管理和社会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市吏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以及法律和秩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