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6:30
“清”字通常表示清澈、纯净,而“清”字则常与声音相关,表示悦耳、和谐。因此,“清”字可以理解为清澈悦耳的声音,常用来形容自然界中和谐、悦耳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
在文学作品中,“清”字常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声音,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环境或音乐时,仍能体现出其美感。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声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特定类型的声音特征。
“清”字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来形容水的清澈,后来扩展到声音的清澈。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声音,如《诗经》中就有“清且涟猗”的用法。
在**文化中,自然界的声音常被赋予美学和哲学的意义,“清”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反映了人们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清”字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情感体验,联想至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如清晨的鸟鸣、山间的溪流声,这些都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愉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清晨的山谷中听到鸟儿的清声,那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鸟鸣清声,唤醒沉睡的山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的山谷图,鸟儿在树梢上鸣叫,溪流潺潺。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轻柔的钢琴曲,模拟清晨的自然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elodious”或“harmoniou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能传达出声音的和谐与美感。
“清”字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美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清澈和谐,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美感。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籁】
(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吹鸣籁。 、 王勃《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
【组词】
籁竽、 籁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