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25
词汇“恇攘”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生僻字或者是一个组合词,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已有的信息中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恇攘”可能是由“恇”和“攘”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其中,“恇”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它意味着恐惧、害怕。而“攘”字则有排斥、抵御的意思,也有抢夺、扰乱的含义。因此,“恇攘”可能指的是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或抵御行为,或者是因为恐惧而导致的混乱状态。
由于“恇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人物因恐惧而表现出的慌乱或逃避行为。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理解。
由于“恇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句子中使用这个词,可能是这样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惊慌”、“恐惧”、“慌乱”等,这些词都能表达因恐惧而产生的情绪或行为。反义词可能包括“镇定”、“冷静”、“从容”等,这些词表达了与恐惧相反的状态。
由于“恇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演变的信息可能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恇攘”被使用,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未知或危险时的反应。
对于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在恐惧时的无助和混乱,以及试图逃避或抵御的冲动。
由于“恇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这个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恇攘”用于描述一个场景,比如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人们的恐惧和混乱。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混乱的场景,如人群的尖叫和奔跑,以及可能的背景音乐中的紧张和不安。
由于“恇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对于“恇攘”这个词,由于其不常用和定义不明确,对其的理解和应用可能受到限制。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
1.
【恇】
害怕;惊恐,恐惧。
【引证】
《说文》-恇,怯也。从心,匡声。 、 《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然。 、 《后汉书·张步传》-时国无嗣主,内外恇惧。
【组词】
恇惧、 恇迫、 恇恇、 恇惶、 恇慑、 恇骇、 恇眩
料想。
【引证】
元·武汉臣《生金阁》-我那里恇郭成的浑家,这等生的风流,长得可喜。
2.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