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1:05
“浮翠流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翠绿色的东西浮动,红色的东西流动。基本含义是形容景色美丽,色彩鲜艳,多用来描绘自然风光或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浮翠流丹”常用于描绘山水画或自然景观,如“山间浮翠流丹,宛如仙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绘画、摄影中,可以用来形容色彩的丰富和生动。
同义词中,“色彩斑斓”和“五彩缤纷”更强调色彩的多样性,而“绚丽多彩”则强调色彩的艳丽和丰富。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浮翠流丹”相反的色彩单调或暗淡。
“浮翠流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逐渐形成的。在语言演变中,它被广泛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成为形容色彩鲜艳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色彩的运用和理解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绿色和红色在传统文化中分别象征生命和喜庆。因此,“浮翠流丹”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反映了**人对色彩的审美和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节日的喜庆或是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冲击,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春游中看到山间的景色,真正体会到了“浮翠流丹”的美感,那种色彩的丰富和流动,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山间浮翠流丹,花开如海,心随景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红花点缀其间,色彩鲜明,动感十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鸟鸣和溪流声,增添自然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ibrant colors”或“colorful landscap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色彩鲜艳和生动的意境。
“浮翠流丹”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翠】
(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
【组词】
翠以羽自残、 翠毛、 翠羽、 翠禽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