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7:56
词汇“再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法律和政治语境中,其基本定义和含义如下:
“再赦”字面意思是指再次赦免或宽恕某人。在法律和政治领域,它通常指的是国家或政府对已经被判刑或定罪的人进行第二次的赦免,即在已经给予一次赦免后,再次给予宽恕。
“再赦”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再”表示“再次”或“第二次”,“赦”表示“赦免”或“宽恕”。在古代,赦免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用于显示君主的仁慈和权威。
在历史上,赦免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用于在特定节日或重大时显示君主的仁慈。现代社会中,赦免和再赦更多地与法律程序和政策相关。
“再赦”一词可能引起人们对宽恕和仁慈的正面情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法律公正性和政治操纵的复杂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再赦”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可以用于比喻性的表达,如在人际关系中表示再次给予原谅。
在诗歌中,“再赦”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的宽恕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时光的长河中,
我再次赦免昨日的伤痕,
愿明日的晨光,
照亮我们共同的新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宽恕和和解的画面,如两个人握手或拥抱的场景。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柔和的旋律来表达宽恕和和平的主题。
在不同文化中,赦免的概念普遍存在,但具体的词汇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prieve”或“pardon”。
“再赦”是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和政治含义的词汇,它在表达宽恕和仁慈的同时,也涉及到法律公正性和政治策略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对于深入理解特定领域的语言和文化至关重要。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赦】
(形声。从攴(pū),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捨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赦,置也。 、 《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 《公羊传·昭公十八年》-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 《书·伪允征》-先时者杀无赦。 、 《易·象卦》。疏:“谓放免。”-君子以赦过宥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