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1:28
再说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包括:
再说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再说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再”和“说”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再”表示重复或再次,“说”表示说话或解释。随着语言的发展,“再说”逐渐演变为表示推迟或进一步解释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再说 常用于表达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它体现了中国人处理问题时的中庸之道和圆滑策略。
再说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中性的,它可能让人感到一种暂时的解脱或不确定感。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视为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再说”来推迟一些不紧急的决策,比如购物时的选择或周末的活动安排。这让我有时间思考和评估,避免冲动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再说”融入到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性的表达中:
明天的风,再说的梦,
在晨曦中轻轻摇曳。
未知的旅途,再说的歌,
在星光下静静流淌。
再说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暂停的符号或一个犹豫的姿态。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手指在空中悬停,表示暂停或思考。在听觉上,可能是一个短暂的沉默,表示正在考虑或犹豫。
在英语中,再说 可以对应为 "let's talk about it later" 或 "we'll discuss it later"。这些表达在意义上与“再说”相似,都表示推迟讨论或决策。
再说 是一个非常灵活和实用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都能发挥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合理使用“再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决策,避免冲动和盲目。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