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49
“庚癸之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呼唤庚癸,其中“庚”和“癸”是天干的第七和第十位,古代用以代表西方和北方。这个成语比喻向人求救或求助。
在文学作品中,“庚癸之呼”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向他人求助的情境,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修辞效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正式场合,仍可能被用来表达求助的意思。
“庚癸之呼”源自古代对天干的运用,古人认为庚癸代表西方和北方,因此在困境中呼唤庚癸,意味着向远方或未知的力量求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用来比喻向人求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哲学思想紧密相关。因此,“庚癸之呼”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象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求助心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期待的感觉,联想到了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情景,可能会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向身边的人发出“庚癸之呼”,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茫茫人海中,我发出了庚癸之呼,期待着那一缕温暖的回应。”
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寒风中呼唤,这个画面和呼唤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庚癸之呼”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y for help”,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求助的意味。
“庚癸之呼”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口语中使用,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效果使其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是有帮助的。
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储偫委积,师旅无~。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大家不好直说,只好用隐语代替。鲁国大夫公孙有回答说:“高梁已经没有了,粗粮还有一些,到时登上山高声呼喊:‘庚癸乎!’我们就知道了。”
1.
【庚】
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引证】
《说文》-庚,位西方。 、 《易·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 《尔雅》-太岁在庚日上章,月在庚曰窒。 、 《淮南子》-其日庚辛。 、 《史记》-秋,日庚、辛。
又以配五行。
【引证】
《淮南子·天文》-庚辛申酉,金也。
2.
【癸】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二戣(kuí),古代兵器。交叉之形,盖即“戣”之古文。①本义:古代兵器。戟属。②天干的第十位),用作顺序的第十。
估量。
【引证】
《史记》-癸之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