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3:53
词汇“庙颂”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庙颂”字面意思是指对庙宇的颂扬或赞美。其中,“庙”指的是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建筑物,如寺庙、宗祠等;“颂”则是指赞扬、歌颂的意思。因此,“庙颂”可以理解为对庙宇及其所代表的神圣、历史或文化价值的赞美。
在古代文学中,“庙颂”可能出现在对古代庙宇的描述或赞美中,尤其是在祭祀、仪式或历史记载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研究领域中仍可能出现。
“庙颂”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庙”和“颂”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庙颂”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语境中仍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庙宇是重要的和社交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此,“庙颂”不仅是对庙宇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庙颂”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庄严的庙宇,以及对神灵或祖先的虔诚敬仰。这种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观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庙宇,可能会在心中产生对这些庙宇的“庙颂”之情,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使用“庙颂”来表达对古老庙宇的敬仰和赞美,如:
古庙静立山间,
石阶映岁月长。
庙颂声声传千古,
神灵庇佑万民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庙宇,石雕、木刻、香烟缭绕,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古筝或笛子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曲目,增强“庙颂”的意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对教堂、清真寺或其他**建筑的赞美,如“教堂颂”、“清真寺颂”等。
“庙颂”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颂】
(形声。从页(xié),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颂,貌也。 、 《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 、 《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庶考斯之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