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5:58
“傲睨自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傲慢地看待周围的一切,自以为非常了不起,态度从容不迫。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傲睨自若”常用来描绘那些自负、高傲的角色,如古代的贵族或武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人的态度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某些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行为。
同义词:自命不凡、目中无人、高傲自大 反义词: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谦逊有礼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的态度和行为时各有侧重,但“傲睨自若”更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傲睨自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傲睨”指的是傲慢地看待,“自若”则表示从容不迫。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傲睨自若”这种态度往往不被推崇。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可能会被视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或不尊重他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自大、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表达时,我可能会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表现出“傲睨自若”的态度,因为我相信谦虚和尊重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傲睨自若,如孤鹰翱翔,
无视风雨,独享天光。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高傲的人昂首阔步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种冷淡、不屑一顾的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ughty and composed”,但这种表达不如“傲睨自若”那样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傲睨自若”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态度时非常有用,但它也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保持谦虚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1.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
2.
【睨】
(形声。从目,兒(ní)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睨,视也。 、 《左传·哀公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 、 《礼记·中庸》-睨而视之。 、 《庄子·山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 、 宋·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组词】
睨注、 睨笑、 睨视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