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6:54
“征”字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征召、征伐、征税等。而“征”与“裘”结合,形成了“征裘”这一词汇。在古代,“征裘”指的是征战时所穿的皮衣,通常由动物皮毛制成,用以保暖和防护。
在文学作品中,“征裘”常用来描绘战士或将军在战场上的形象,象征着英勇和坚韧。在口语中,这一词汇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征裘”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军队的装备。
同义词:战袍、战衣、甲胄 反义词:便服、常服、轻装
“征裘”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战争频繁,征裘作为战士的装备,承载着保卫家园和国家的重任。它不仅是一种物质装备,也象征着战士的荣誉和责任。
提及“征裘”,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战士在严酷环境中的坚韧和勇敢。这种联想激发了我对历史和英雄主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征裘”相关的经历,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这一词汇常让我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征裘”:
寒风凛冽夜,征裘裹身躯。 铁甲映月光,剑指敌阵去。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将军身披征裘,站在高山之巅,俯瞰战场。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营造出一种古代战场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装备可能是中世纪骑士的铠甲或斗篷。虽然材质和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保护和战斗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征裘”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古代战士的装备,也是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理解力。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