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9:0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9:03:54
“举世莫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全世界没有可以相比的”。它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杰出,无与伦比,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或地位。
“举世莫比”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极致和卓越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最高级别赞美的词汇之一。
在**文化中,强调“举世莫比”的价值观体现了对卓越和非凡成就的推崇。这种价值观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文学作品和现代社会中都有所体现,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创新。
这个成语给人以崇高、庄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和**。它激发人们对卓越和伟大的向往和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教授的演讲,他的研究成果被评价为“举世莫比”,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术界的竞争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篇,如星辰璀璨,举世莫比,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视觉上,“举世莫比”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建筑、壮丽的风景或杰出的艺术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音乐或激昂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paralleled in the world”或“without equal in the world”,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无与伦比的概念。
“举世莫比”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卓越和非凡的赞美,也是对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朱敬则,亳州永城人也,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是六所,今古无之。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4.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