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5:55
词汇“圣怀”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推测和解释。
“圣怀”可以理解为“圣人的胸怀”或“神圣的情怀”。其中,“圣”通常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或是与**、神圣相关的事物;“怀”则指胸怀、内心或情感。
由于“圣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圣”和“怀”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高尚的情感或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圣”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圣人相联系,如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因此,“圣怀”可能与儒家推崇的仁爱、智慧和道德修养有关。
“圣怀”给人以崇高、纯洁的情感联想,可能让人想到无私的爱、深邃的智慧和对人类福祉的关怀。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具有高尚品质和无私行为的人,可能会用“圣怀”来形容他们的行为和内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晨曦的光辉中,我看到了圣怀的光芒,它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温暖了寒冷的心房。”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文中的“divine heart”或“sacred mind”,用来表达类似的崇高情感和思想。
“圣怀”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