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06
“濯缨弹冠”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濯缨”和“弹冠”两个词组成。其中,“濯”意为洗涤,“缨”指帽带,“弹”意为弹去,“冠”指帽子。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洗涤帽带,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基本含义是指准备出仕,比喻准备担任官职或开始新的工作。
在文学作品中,“濯缨弹冠”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准备投身仕途或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动机。
同义词:
反义词:
“濯缨弹冠”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濯缨弹冠,以示不染。”原意是指保持清白,不染尘埃。随着时间的演变,其含义逐渐转变为准备出仕或开始新的工作。
在**传统文化中,出仕是许多士人的理想和追求。因此,“濯缨弹冠”这个成语体现了士人对清白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新机遇的期待。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准备迎接新挑战、追求理想和清白的形象。它鼓励人们保持清白,积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如开始新的工作或职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濯缨弹冠赴新程,
清风明月伴我行。
心怀理想志不移,
踏遍青山人未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清晨的阳光下,洗涤帽带,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充满希望的音乐,来增强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epping into the limelight”或“embarking on a new journey”,但这些表达没有“濯缨弹冠”所蕴含的清白和理想的深层次含义。
“濯缨弹冠”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它体现了人们对清白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新机遇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谘诹荣贵。
1.
【濯】
(形声。从水,翟(dí)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濯,洒也。 、 《仪礼·特牲礼》。注:“溉也。”-视壶濯及豆笾。 、 《国语·周语》。注:“洗也。”-王乃淳濯飨醴。 、 《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 、 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 宋·周敦颐《爱莲说》-濯清莲而不妖。(清莲,清净的水。妖:妖艳,妖媚。)
【组词】
濯缨、 濯磨、 濯足、 濯沐
2.
【缨】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缨,冠系也。 、 《墨子·公孟》-鲜冠组缨,绛衣博袍。 、 《庄子·让王》-正冠而缨绝。 、 《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缨冠
3.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4.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