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4:54
“勇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勇敢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它强调在面对困难或不确定情况时,能够果断地做出选择,不犹豫,不退缩。
在文学中,“勇断”常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的英勇行为,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在华容道上的决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勇断”来形容某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定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商业决策中,“勇断”也是一个重要的素质,指的是能够在有限信息下做出最佳决策的能力。
同义词:果断、决断、果敢 反义词:犹豫、迟疑、踌躇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果断”更侧重于行动的迅速和明确,“决断”则强调决策的坚定和不可更改,“果敢”则包含勇敢和果断的双重含义。而“犹豫”、“迟疑”和“踌躇”则都表示在做决定时的不果断和拖延。
“勇断”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勇”字自古以来就表示勇敢,而“断”字则有切断、决定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勇断”逐渐被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决策。
在**文化中,“勇断”常常与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往往因其勇断的行为而被后人传颂。在现代社会,这种品质也被视为领导力和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断”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力量。在面对挑战时,这个词可以激励人们勇敢地采取行动,不畏惧困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当时我选择了“勇断”,尽管有风险,但最终我们的决定带来了成功。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勇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勇断”:
在风暴的中心,我勇断前行,
不畏风浪,不惧黑暗。
心中的灯塔,指引我方向,
勇断的步伐,踏出希望的篇章。
在视觉上,“勇断”可以联想到一位战士在战场上挥剑决断的画面,或者是领导者在会议室中果断做出决策的场景。在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战鼓的激昂声或者是决策时钟表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勇断”可以对应为“decisive courage”或“bold decisio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强调了在关键时刻的勇敢和果断。
通过对“勇断”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勇敢行动的力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勇断”这个词,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和影响力。
1.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