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8:56
勇猛:形容词,指勇敢有力,不畏艰难,敢于面对挑战和危险。
“勇猛”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勇”和“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勇猛”常与武士、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
“勇猛”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力量和决心。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和勇敢。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户外探险中见证了一位队友的勇猛表现,他在恶劣天气中坚持前行,最终帮助我们完成了任务。
诗歌:
在风暴的中心,他勇猛如狮,
不畏雷电,不惧风雨。
心中的火焰,燃烧不息,
勇猛的灵魂,永不止息。
在英语中,“勇猛”可以对应为“valiant”或“brave”,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都传达了类似的勇敢和力量的概念。
“勇猛”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勇气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勇猛”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也激励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勇敢和坚定。
1.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
2.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