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1:31
勇烈: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勇”表示勇敢、有胆量,“烈”表示刚烈、强烈。结合起来,“勇烈”通常指一个人勇敢且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或牺牲精神。
“勇烈”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勇”和“烈”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勇”和“烈”都有各自独立的含义,组合后形成了新的词汇,用以形容那些勇敢且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
在**文化中,“勇烈”常与忠诚、牺牲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勇烈的人物往往被视为楷模,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和勇敢。
“勇烈”这个词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联想到英雄、牺牲和正义。它激发人们对勇敢和正义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牺牲和苦难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自然灾害中见证了一位救援人员的勇烈行为,他的勇敢和无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勇烈”:
在那风暴的中心,
勇烈的心不曾颤抖,
以正义之名,
守护着希望的灯火。
在英语中,“勇烈”可以对应为“valiant”或“brave and fier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勇敢和强烈的含义。
“勇烈”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勇敢的行为,还体现了对正义和牺牲的尊重。在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勇烈”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我们对英雄主义和正义感的认识。
1.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
2.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