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6:55
口罩:一种用于覆盖口鼻的防护用品,通常由布料、纸张、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于防止吸入有害物质、防止飞沫传播疾病或作为个人卫生习惯的一部分。
口罩一词源自日语“マスク”(masuku),最初是指用于保护面部或隐藏身份的面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口罩的用途逐渐扩展到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必需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方式。它不仅是一种防护工具,也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了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口罩常常让人联想到保护、隔离和不确定性。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社交距离的思考。
在疫情期间,我每天出门都会佩戴口罩,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诗歌: 口罩之下,隐藏着微笑, 隔离了病毒,连接了关怀。 无声的守护,是爱的表达, 在每个呼吸间,传递着温暖。
视觉:口罩的图片可能让人联想到医护人员、疫情新闻或日常生活中的防护场景。 听觉:与口罩相关的声音可能是呼吸声、口罩摩擦声或人们在讨论口罩时的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口罩的使用和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口罩常用于防止花粉过敏或隐藏感冒症状;而在西方国家,口罩在疫情前主要用于医疗环境。
口罩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物理防护工具,也承载了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复杂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口罩的多重意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罩】
(形声。从网,卓声。本义:捕鱼的竹笼)。
同本义。
【引证】
唐·温庭筠《罩鱼歌》-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组词】
罩罗、 罩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