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21
“保外就医”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患有严重疾病,不宜在看守所、监狱等羁押场所继续羁押,经法定程序批准,暂时离开羁押场所到社会上的医院接受治疗的一种措施。
“保外就医”一词源于**法律体系,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明确并规范化。它体现了法律对人性关怀的考量,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在**,保外就医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不仅关注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身体健康,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障。
“保外就医”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温情、生命的脆弱以及社会的复杂性。它可能引发对法律公正性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同情。
在现实生活中,保外就医的案例可能不多见,但它确实为那些因病无法继续羁押的人提供了一线生机,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
在诗歌中,可以将“保外就医”作为一种象征,代表希望和重生:
在铁窗的阴影下, 病痛如影随形, 保外就医,一缕阳光, 穿越黑暗,照亮心房。
在不同国家,类似的法律措施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实施方式,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权和尊重生命。
“保外就医”是一个体现法律人性化和人权保护的重要概念。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命健康,也反映了社会对法治和人道主义的追求。在学*这一词汇时,我们应当理解其背后的法律原则和社会价值,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3.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4.
【医】
(会意兼形声。从匚(fāng),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yī),从酉(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二字各有本义,今用“医”为简体字。本义:治病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医,治 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 、 《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 《论语》-不可以作巫医。 、 《吕氏春秋·察今》-譬之若良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驰召医。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又无医药。
【组词】
医国、 医家有割股之心、 缺医少药;医家、 医师、 医婆、 医人、 医工、 医流、 医算、 医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