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4:46
“保卫”是一个动词,字面意思是指采取行动来保护、防御某人或某物,使其免受伤害、攻击或危险。它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防御行为,通常涉及对抗潜在的威胁或攻击。
“保卫”一词源于古汉语,由“保”和“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它常用于军事和政治语境中,指代保护国家和君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保护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保卫”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相关联。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保卫家园和国家的英雄常常被赞颂。在中国文化中,保卫国家和民族的英勇行为也受到高度尊重。
“保卫”这个词常常激发起一种责任感、勇气和决心。它让人联想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立场和不懈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保卫他们的居住环境,防止不良开发商的侵占。这种集体行动展现了“保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我站立,保卫着希望的灯塔,不让黑暗吞噬光明。”
在英语中,“保卫”可以对应为“defend”或“protect”。在不同文化中,保卫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是相似的。
“保卫”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责任感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保护和防御的行为中。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