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2:04
词汇“杂进巧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或广泛认可的含义。因此,我将尝试从这些汉字各自的意义出发,结合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组合词汇的可能含义。
组合起来,“杂进巧拙”可能指的是在多样化的进展中,既有巧妙的部分,也有笨拙的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创新和巧妙之处,也有不足和粗糙之处。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项目或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
由于“杂进巧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鼓励创新和接受失败的文化中,“杂进巧拙”可能被视为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成长的不易,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自己在学习新技能或开展新项目时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杂进巧拙的路上,我们学会了飞翔,即使翅膀有时沉重。”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画面中有精致的细节,也有粗糙的笔触。
由于这个词汇不是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法进行比较。
“杂进巧拙”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见的表达,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成长和创新过程中复杂性的视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生活中的多样性和挑战。
1.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2.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
3.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4.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