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2:10
“少牢”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祭祀制度。字面意思是指在祭祀时使用的牲畜数量较少的情况。在古代,祭祀通常使用牛、羊、猪等牲畜,而“少牢”特指使用较少数量的牲畜进行祭祀,与“大牢”相对,后者指使用较多的牲畜。
在文学作品中,“少牢”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仪式或贵族生活,强调其庄重和仪式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学或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少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周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学术和历史研究中仍然保留其重要性。
在古代社会,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等级制度。“少牢”和“大牢”的使用差异体现了不同场合和社会阶层的需求。
提到“少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思考。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曾遇到过关于“少牢”的描述,这让我对古代的祭祀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祭祀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少牢”:
古木参天,祭坛静立,
少牢之礼,祈福于天。
香烟缭绕,钟声悠扬,
千年传承,敬畏之心。
想象一幅古代祭祀的画面,祭坛上摆放着少量的牲畜,香烟袅袅上升,钟声在空中回荡,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庄重和神秘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祭祀制度也有使用不同数量牲畜的情况,例如古埃及的祭祀活动中也有类似的概念。
“少牢”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它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社会和文化,也展示了语言在传承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
1.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
2.
【牢】
(象形指事。据甲骨文,里面是个“牛”字,外面象养牛的圈。泛指一般养性畜的栏圈(juàn)。本义: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羊豕之闲曰牢。-牢,闲养牛马圈也。 、 《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 、 《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周礼·充人》-祀五帝则系于牢。 、 《列子·仲尼》-长幼群聚,而为牢藉。 、 《庄子·达生》-元端以临牢筴。
【组词】
牢栈、 牢筴、 牢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