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0:38
词汇“嚼复嚼”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嚼复嚼”可以理解为反复咀嚼的动作,可能指的是对某物进行多次咀嚼,或者比喻对某个问题、想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或反复的推敲。
由于“嚼复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嚼”和“复”两个字组合而成,表达反复咀嚼的意思。
在*文化中,食物和饮食惯常常与思考和决策过程相联系。因此,“嚼复嚼”可能在某些语境下被用来比喻对事物的深入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嚼复嚼”来形容自己对某个复杂问题的反复思考,或者在品尝某种特别的食物时,强调其需要细细品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嚼复嚼”来描绘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的深思: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嚼复嚼,
每一个字句,每一丝思绪,
在心中反复推敲,直至天明。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chew over”或“ponder over”来表达类似的反复思考的意思。
“嚼复嚼”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来描述对某事的深入思考或反复咀嚼的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形象性,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
2.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3.
【嚼】
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
【引证】
《玉篇》-嚼,噬嚼也。 、 《通俗文》-咀啮曰嚼。 、 《尔雅·释兽》。注:“食之已久,复出嚼之。”-牛曰齝。
【组词】
咀嚼;嚼血、 过屠门而大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