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4:02
词汇“亡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基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亡虑”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不再考虑”或“不再忧虑”。其中,“亡”在古汉语中有“失去”、“不再”的含义,“虑”则指“思考”或“忧虑”。
在文学作品中,“亡虑”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放下忧虑,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哲学或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可能会有特定的使用。
“亡虑”可能源自古代文人的哲学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专业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传统文化中,放下忧虑是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有关。因此,“亡虑”可能在描述这些哲学思想时出现。
“亡虑”给人一种解脱和宁静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放下负担、追求内心平和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亡虑”这个词,但它提醒我在面对压力和忧虑时,学会放下和释怀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亡虑尘世烦忧,心随风飘。”
想象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放下所有忧虑,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音乐,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let go of worries”或“release concerns”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亡虑”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的放下忧虑、追求内心平和的思想是普遍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