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8:51
词汇“放顿”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和分析,似乎没有确切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组合进行分析和推测。
“放顿”字面意思可能是“放松并停顿”,即在某个动作或过程中暂时放松或停顿。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或者可能被误解。在文学中,如果作者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它可能表示一种暂时的休息或停顿。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方言或俚语中。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可能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同义词:休息、暂停、停顿 反义词:继续、加速、推进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放”(放松)和“顿”(停顿)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放顿”可能没有特别的意义或影响,除非在某个特定的社群或地区有特定的用法。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放顿”来描述一个场景或情感状态: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放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放顿”作为一个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定义,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有限。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可能需要避免使用这样的非标准词汇,以确保沟通的清晰和准确。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顿】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顿,下首也。 、 《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二曰顿首。
【组词】
顿颡、 顿筑、 顿头、 顿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