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21
“放飞”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束缚或限制解除,使某物能够自由地飞翔或移动。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给予自由、释放潜能或摆脱限制。
在文学中,“放飞”常用来形容人物情感的释放或思想的自由流动,如“放飞自我”表示摆脱社会规范和内心束缚,追求真实的自我。在口语中,它可以指实际的放风筝活动,也可以比喻性地表示放手一搏或追求梦想。在专业领域,如航空学,它可能指飞机的起飞过程。
同义词:释放、解放、解脱、自由 反义词:束缚、限制、约束、禁锢
“放飞”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放”和“飞”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解除限制”和“飞翔”。在古代汉语中,“放”已有释放、放任的含义,而“飞”则指飞翔。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放飞”这一现代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放飞”常常与自由、梦想和希望联系在一起。放风筝是的传统活动,象征着放飞希望和梦想。在现代社会,“放飞自我”也成为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口号。
“放飞”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自由、轻松和无限可能。这个词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实现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次放风筝的活动,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在海边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放飞”:
在蓝天的画布上,
我放飞了梦想的羽翼,
穿越云层,触摸星辰,
在自由的旋律中,
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天空,五彩的风筝在空中飞舞。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筝线在风中轻轻颤动的声音,以及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在英语中,“放飞”可以对应为“let go”或“set fre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解除限制,给予自由。
通过对“放飞”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