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9:39
“惟正之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只提供正直、公正的供品或贡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纯粹、无瑕疵的奉献态度,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品质高尚、无可挑剔。
在文学作品中,“惟正之供”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的清廉无私,如“他治理国家,惟正之供,深受百姓爱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演讲或官方声明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公正和廉洁的重要性。
“惟正之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特别是在祭祀和朝贡的场合中,强调供品的纯洁和正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和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惟正之供”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正直”和“廉洁”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公职人员的廉洁自律和公正无私。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现代的廉洁自律。它激发人们对正直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腐败和不公的厌恶。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目睹一位高级官员因坚持“惟正之供”的原则而受到同事和下属的尊敬。他的行为不仅提升了团队的道德标准,也激励了其他人效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惟正之供,心如明镜,不染尘埃。”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在庄严的仪式中,手持洁白的供品,神情肃穆。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通过“integrity”(正直)和“honesty”(诚实)等词汇来表达,但“惟正之供”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是独特的。
“惟正之供”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行为和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修养和道德观念。
1.
【惟】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惟,凡思也。 、 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 、 《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
【组词】
惟思、 惟度、 惟念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