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4:58
“口腹”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嘴巴和腹部,通常用来比喻饮食的需求和欲望。在汉语中,它常用来形容人对食物的渴望或对饮食的享受。
在文学作品中,“口腹”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的生活状态或心理活动,如“他整日只为口腹之欲奔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不要只顾口腹之乐,忽略了身体健康”。在专业领域,如营养学或餐饮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食物的营养价值或饮食*惯。
同义词:食欲、饮食、吃喝 反义词:节食、禁食、斋戒
“口腹”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口”和“腹”两个字组成,分别指代人的嘴巴和腹部。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并且其含义与现代基本一致。
在*文化中,饮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口腹”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它不仅涉及个人的饮食惯,也反映了社会对食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提到“口腹”,我联想到的是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它可能带有一种温馨和满足的情感,也可能引发对过度饮食和健康问题的担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为了口腹之欲而忽视健康的情况。例如,朋友聚会时,大家可能会因为美食的诱惑而过度进食,事后又感到不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口腹”:
春风拂面,口腹之欲悄然生,
绿柳垂丝,美食佳肴梦中寻。
提到“口腹”,我可能会联想到丰盛的餐桌、热闹的聚餐场景,以及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欢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ppetite”或“indulgence in food”,它们在含义上与“口腹”相似,但具体用法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口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描述饮食需求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口腹”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贴近生活。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