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3:14
口臭:字面意思是指口腔中散发出的不愉快的气味。这种气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口腔卫生不良、食物残渣、牙周病、口腔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等。
口臭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一直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医学和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更加频繁和专业化。
在许多文化中,口臭被视为不礼貌或不卫生的表现。在一些社会中,保持口气清新被认为是基本的社交礼仪。
口臭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或不适。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洁或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口臭可能是一个尴尬的问题,需要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或医疗干预来解决。
在诗歌中,口臭可以被用作象征性的元素,代表腐败或衰败:
他的话语如同口臭, 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
口臭可能让人联想到腐烂的食物或不洁的环境,这种联想可以通过视觉图像(如腐烂的食物图片)或听觉效果(如描述腐烂的声音)来强化。
在不同语言中,口臭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引起的负面情感反应是普遍的。
口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生理现象,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相关概念。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臭】
气味的总称。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 、 《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无起秽以自臭。 、 《红楼梦》-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 、 《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孟子》-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组词】
乳臭;臭味、 臭败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引证】
《荀子·荣辱》-彼臭之而无嗛于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