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2:15
词汇“农耕”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农”指的是农业,即与种植作物、饲养牲畜等相关的活动;“耕”则是指耕地,即翻土、播种等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农耕”字面意思是指农业耕作,即农民在田地里进行的种植作物的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农耕”常常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表达对农业社会的怀旧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具体的农业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科学或历史学,“农耕”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农业技术、历史发展和社会影响。
“农耕”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长河中变化不大,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在**传统文化中,农耕被视为国家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关键。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描绘。
提到“农耕”,我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勤劳的农民和丰收的喜悦。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种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家乡,每年春天都会举行农耕节,庆祝新一年的耕作开始,这是一个社区团结和传统庆祝的时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农耕”:
春风拂过田野,
农耕的歌声在晨曦中回荡,
每一粒种子,都是希望的开始。
想象一片金黄的麦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以及远处传来的牛铃声,这些都是“农耕”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农耕”可以对应为“farming”或“agriculture”,虽然基本含义相同,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农耕”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农业活动,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稼】
(形声。从禾,家声。本义:种植五谷)。
同本义。
【引证】
《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 、 《山海经·大荒南经》-巫载民不稼不穑食也。 、 《仪礼·少牢礼》-宜稼于田。 、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组词】
稼桑、 稼事、 稼政、 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