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6:06
词汇“取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取”通常意味着获取或拿取,而“遣”则意味着派遣或打发。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我们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出发进行推测和分析。
由于“取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可以尝试解释其可能的含义:
由于“取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概念。
由于“取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由于“取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无法追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取遣”被创造性地使用,它可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例如在军事策略、企业管理或项目协调中。
由于“取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取遣”这个词,可能是通过阅读特定文学作品或参与特定活动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取遣”来表达一种策略性的动作或决策过程:
由于“取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取遣”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
“取遣”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解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非常用词汇也能丰富语言表达。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遣】
(形声。从辵(chuò)。本义: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遣,纵也。 、 《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遣之日读诔。 、 《周礼·巾车》-大丧饰遣车。 、 《仪礼·既夕礼》-书遣于策。 、 《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遣车视牢具。 、 《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遣车一乘。
【组词】
遣俘、 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