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5:20
手本这个词在中文里有几个不同的含义:
手本这个词源于古代,最初指的是亲手书写的文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所有手写的资料。在现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本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领域(如书法、绘画)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手本常常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育领域,手本也常被用来指代学生的笔记,体现了学的传统方式。
手本这个词给人一种传统、古典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个人化和手工制作的温馨感。它让人联想到安静的书房、专注的书写和历史的沉淀。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手本来记录重要的笔记和想法。这种手写的方式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手本”:
墨香飘溢,纸页轻翻,
手本间,藏匿着岁月的秘密。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心灵的低语,时光的痕迹。
手本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翻书的沙沙声、墨水的香气和纸张的质感。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共同构成了手本这一词汇的丰富内涵。
在英语中,与“手本”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anuscript”或“notebook”。虽然这些词汇在字面上与手本有所不同,但在含义上都有手写文本的共同点。
通过对“手本”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手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现代社会,尽管电子文档越来越普及,但手本仍然在某些领域保留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