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6:05
词汇“取路”在中文中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表达,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取路”字面意思是指选择或决定行进的路径。它通常用于描述在旅行、探险或其他需要选择路径的活动中,如何决定前进的方向。
在文学作品中,“取路”可能被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面临选择时的决策过程,增添一种探索和冒险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户外探险或军事行动中,可能会听到这个词汇。
“取路”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选择、采取)和“路”(路径)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用于军事或探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
在**传统文化中,选择正确的路径往往被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如“取路”可能象征着智慧和决策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探险等。
“取路”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探索、冒险和决策的过程,带有一种积极向前和勇敢面对未知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使用“取路”这个词汇,当时我们需要在多条小径中选择一条,这个词汇很好地描述了我们当时的决策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晨曦的指引下,我们取路向着远方,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渴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森林中寻找路径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充满探索氛围的音乐来增强“取路”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oose a path”或“take a route”,但这些表达更为常见,没有“取路”那种特定的文学或探险色彩。
“取路”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富含决策和探索的意味,能够为语言增添一种特殊的色彩。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在描述行动和决策中的丰富性。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