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9:33
词汇“政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政典”字面意思是指关于政治的典籍或法规。它通常指的是记录政治制度、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献。
在古代**,“政典”可能指的是记录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官方文献,如《周礼》、《尚书》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法律文献或政治学专业领域中。
“政典”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学术和研究领域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政治和法律被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典”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对于研究者来说,“政典”可能唤起对历史和法律的尊重和敬畏;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可能更多地与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历史文献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从事法律或历史研究,可能会频繁接触到“政典”这一概念,用于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政典”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权威、秩序或历史的厚重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本古老的书籍,上面写着“政典”二字,周围是古代的印章和装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庄重、古典的音乐来营造一种历史和权威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政治文献”或“法律典籍”,它们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政典”作为一个专业和历史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学术和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和法律的复杂性,并在相关领域的学*和研究中发挥作用。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