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7:02
拭目以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擦亮眼睛等待”,比喻以非常期待和关注的态度等待某件事情的发生或结果的揭晓。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积极、专注的等待状态,通常用于表达对未来**的高度期待和重视。
“拭目以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其在汉语中流传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表达期待和关注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拭目以待”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重要的重视。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国家大事、重大决策或个人重要**的期待和关注。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期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结果的渴望。它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和耐心,相信未来会有好的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等待一个重要考试结果时使用过“拭目以待”这个成语,表达了我对结果的期待和紧张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将“拭目以待”融入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
晨曦微露,拭目以待,
希望之光,照亮心海。
梦想翱翔,期待未来,
拭目以待,美好将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目光聚焦在某个方向,表情期待而紧张。在音乐中,可以选择节奏明快、充满期待的旋律,来表达“拭目以待”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it with bated breath”或“eagerly anticipat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关注。
“拭目以待”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功能。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期待的成语,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的深度。
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这样子,竟是一篇短评了。”(茅盾《尚未成功》
1.
【拭】
(形声。从手,式声。本义:揩,擦)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拭,清也。 、 《仪礼·聘礼》。注:“清也。”-拭圭。 、 《礼记·杂记》-雍人拭羊。 、 《论衡·指端》-反祛拭面,泣涕沾襟。 、 杜甫《羌村三首》-惊定还拭泪。 、 《孔乙己》-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组词】
拭目、 拭泪,拭拂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