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3:38
词汇“政俗”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政”和“俗”。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政俗”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政俗”字面意思是指政治和俗的结合,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与其社会俗之间的关系。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代政治行为与社会风俗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政俗”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特别是在社会政治变革的背景下。
在*传统文化中,“政俗”常常被视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儒家思想强调政治与道德的结合,认为良好的政治应该促进社会俗的和谐。
对于这个词,我联想到的是一种传统与现代、权力与民间的交织状态。它让我想到政治决策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社区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当地的政治环境来促进社区*俗的积极发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政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政俗”:
在古老的城墙下,政俗交织成一幅画,
权力与民间,在岁月的长河中共舞。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市集,人们在讨论最新的政治动态,同时遵循着传统的交易*俗。这样的场景可以结合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古筝的旋律,来增强“政俗”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litical culture”或“civic customs”,它们也强调政治与社会*俗的相互作用,但可能更侧重于公民参与和民主实践。
通过对“政俗”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仅是描述政治与俗的关系,更是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政俗”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