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0:58
拭目以俟(shì mù yǐ s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擦亮眼睛等待”,比喻非常期待或急切地等待某件事情的发生或结果的出现。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积极、专注的等待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拭目以俟常用于描述人物对未来**的期待和准备,如对一场重要比赛的期待,或对某人归来的期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好消息或结果的急切等待。在专业领域,如科技或商业,它可以用来描述对新产品发布或市场变化的期待。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期待和急切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达了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态度。
拭目以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直接反映了其比喻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期待和急切等待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拭目以俟**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结果的重视。这种态度在许多传统和现代的场合中都有体现,如考试、比赛、商业活动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期待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等待重要时刻时的紧张和兴奋,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乐观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拭目以俟来描述我对某些重要**的期待,比如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拭目以俟,星辰大海,
心中梦想,终将到来。
拭目以俟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种场景可以通过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光线来表现,背景音乐可以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enterhooks”或“eagerly await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期待和急切等待的情感。
拭目以俟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期待和急切等待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它提醒我在面对未来时保持积极和专注的态度,无论是在学*还是生活中。
伏惟财幸笔橐之除,方且拭目以俟。
1.
【拭】
(形声。从手,式声。本义:揩,擦)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拭,清也。 、 《仪礼·聘礼》。注:“清也。”-拭圭。 、 《礼记·杂记》-雍人拭羊。 、 《论衡·指端》-反祛拭面,泣涕沾襟。 、 杜甫《羌村三首》-惊定还拭泪。 、 《孔乙己》-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组词】
拭目、 拭泪,拭拂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俟】
(形声。从人,矣声。本义: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俟,大也。 、 《诗·小雅·吉日》-儷儷俟俟,或群或友。
等待。
【引证】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仪礼·士昏礼》-俟于门外。 、 《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组词】
俟命、 俟吉、 俟候、 俟时、 俟望、 俟嗣、 俟河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