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41
探求: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深入寻找和追求,通常指对知识、真理、答案或解决方案的积极寻求。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不懈的探索过程。
“探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探”和“求”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探求其故”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扩展。
在东方文化中,“探求”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相联系,强调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在西方文化中,它与启蒙时代的理性探索精神相呼应。
“探求”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气、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它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学术研究中探求过某个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那种不断深入、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让我感到非常充实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探求”: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探求,
每一滴水珠,都是智慧的结晶。
在未知的道路上,我追寻,
每一步脚印,都是勇气的证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探险家在茫茫沙漠中探求前行的方向,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史诗音乐,如汉斯·季默的作品,增强探求的氛围。
在英语中,“探求”可以对应为“seek”或“pursue”,在法语中为“chercher”,在德语中为“erforschen”。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类似的积极探索的含义。
“探求”这个词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知识的追求,也象征着人生的探索和成长。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深远影响。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